文:Mill argument
作为思想实验的磨坊论证
正在行驶的列车前方被绑了五个斯巴达人,但是他们(正如电影描写的那样)有着痛觉,但从不显得疼,你站在一个拉杆前面,可以扳动它,让列车拐到另外一条轨道上,但另外一个轨道上也绑了一个斯巴达人。这是一个道德上两难的处境,除非你其实只不过是缸中之脑,一切上述情节不过是你的神经末梢被刺激产生的幻觉————以上纷繁又荒谬的意象:疼又从不表现的斯巴达人,电车难题,缸中之脑,有着一项有着共同的特点(已被本文题目剧透完毕)——它们都是,思想实验。
在这篇论文里将会讨论,哲学史上著名的思想实验中,含糊不清却又影响颇深的之一–————磨坊实验(mill’s argument–M没有大写,不是密尔写的论证),即莱布尼茨在《单子论》里面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我将会讨论这个实验在逻辑上的严密性,是否能充足理由地证明莱布尼茨的结论,并和其他的思想实验进行初步的对照,并最终得出我的看法:磨坊实验难以作为一个充分的论证,不仅如此,一些与其类似的思想实验都有着致命的缺陷。
一点背景资料:
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甚丰,绝大部分在其生前没有公开,莱布尼茨生前的希望用数学的方法来写作哲学著作,即几何证明的格式。但是终其一生,也没有写成,单子论体现了莱布尼茨在是存在论/本体论,和方法论,自然主义的神学,可能世界等多方面的思想,无疑是莱布尼茨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其中有着大量形而上学的论断和对细微概念的区分,磨坊实验,是全文中不多的论证之一,其内容不仅出现在单子论,也曾以其它形式出现在莱布尼茨别的文本中。
首先让我们不管上下文的背景,单纯从这一段文本本身来审视:
此外你们必须承认知觉以及依附于他的东西以及机械方式,即辅助图形和动作,是解释不清楚的。假若我们设想有一台机器,其机构可以使他产生思想感觉和知觉,那么我们便可能做如此想象他经过按比例的相应放大 使人能够深入其中犹如走进磨坊那样,以此作为前提人们在参观其内部时所发现的,不外是相互碰撞的个别机械,绝不会看到可以从中解释知觉的东西,可见,人们必须在单一实体中而不是在复合的东西或者机构装置中去寻找知觉 ,而且直觉以及变化中的东西也只有在单一实体中才能找到,单子之一切内在活动仅仅在于此。
莱布尼茨论证的结果是,知觉以及依附于他的东西,只能在单一实体中找到;知觉以及依附于他的东西,用机械的方式解释不清楚。在莱布尼次,的论证中,并没有对知觉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意义上明显的区分,也就是说,,直觉不能被认识为复合实体,同样的,知觉,不是复合实体。不妨把这个称作为莱布尼茨的一个大前提P:不能被认识到为a的东西不可能是a。可以说,这个大前提,是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律的某种变体。
注:对于大前提的,一个可能的反驳是怀疑主义,或者是某种怀疑主义的变体:知觉与思想不能被我们所认识;或着:知觉和思想不能被认识为a,但是他确实是非a,是b的。或者是别的某种形式的康德主义。由于这种认识论上的怀疑主义与莱布尼茨本人的认识论与其它学说并不相符,(但,其他的哲学家很有可能拒绝这个大前提,参见Leibniz’s Mill Arguments Against Materialism
THE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Volume 62, Issue 247, April 2012, Pages: 250–272, Stewart Duncan)
因此我们在这里并不详细讨论对这个大前提的反驳。在下面,我们将承认大前提的正确性,从莱布尼茨的原本结论后退一步,即将结论置换为“知觉不能被认识为复合的“(A1)
注2:莱布尼茨的论证得出的知觉概念与今天所说的知觉有所区别,是单子在包含和体现这众多性。单子在转换和变化,但“绝非由部分构成”。
不是复合的即是单一的,这里是莱布尼茨复合矛盾律的应用。但如果复合和单一的性质不能涵盖所有的对象,那么用“非复合的即是单一的”则可能犯范畴错误,即知觉本身不是复合的也不是单一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假定知觉要么是复合的要么是单一的。
但会在后面继续这里的讨论。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A1,知觉能被认识为复合实体吗,也就是莱布尼茨采用磨坊所要说明,解析的:
我们可以设想这么一台机器,能够通过机构产生思想和感觉,那么我们观察时,不能发现思想和感觉的样子,只能发现,个别的机器,个别的部件。因此知觉不能被认识为复合的。
我们试图重构部分论证如下,其论证的方式是一个:
设想一个思想中的机器,我们不能从磨坊看到思想和感觉,因此我们不能从复合的机器中认识思想和感觉和知觉。
我们在复合的结构中,看到的只是部分。然而,如果用莱布尼茨单子论的25-31条来说,于磨坊内部所观察的情景,并不能作为必然真理:我们直接的感觉,不过是“统觉”,并未重尽知觉。从磨坊内部观察,也不是“反思行为”,未能对准“存在”,“实体‘,”单一体“和”复合者“。(B1)
详细地来解释B1:
于真理论上,莱布尼茨断定:
“真理分为事实真理与理性真理。。。。。。理性真理不可能为假,可以分析为更小的的真理。。。。。另外数学中还有无法定义的素朴理念。”
“磨坊中无法看到思想的样子”(p1),并没有被莱布尼茨分析为除了这个论证的结论之外的更小的真理,(如果p1被分析为A1,即被分析为“知觉不能被认识为复合的“,那么论证在这里会陷入循环论证),难以被证明为理性真理。
而只有对理性真理的认识,才是对准了存在和实体。
那么磨坊能被认识从怎么样的,就只能依赖于想像者的直觉。
人的直觉是可靠的吗?(在莱布尼茨中,直觉主要是“对于真理的直接认识”,接近于数学直觉,而是对于某种想像力构建的意象的,再来审视自己认识力的局限。为了方便,我仍使用直觉一词。)
在莱布尼茨处,曾以同样的方式与结构论证了"无法认识到物质中存在重力“(Duncan 2012)
因此如果简单的回答,可以认为,莱布尼茨在此依赖的直觉并不可靠,正如人不能依赖其直觉中对单子对认识否认重力不能被认识。人也不能从磨坊对想像中确认磨坊不能被认识为真理对。
人无法想像出重力,无非是无法用视觉上明显对方式刻画出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对存在,而视觉并不能作为人对认识力局限,因而重力可以被人对直觉所认识。假如人有这么一种器官,可以感觉到引力场,对引力场产生具身性(内耳迷路便以某种方式有着这种功能,但),人类便可以方便地想像出作为单子本身具有极微弱到重力了,
(人感知引力场,这也是个思想实验,但我在本文中并不会否认这种思想实验但相对有效性,理由见后文——在此唠叨几句,则是Dennett 所提但反对用的思想实验)。
即使人类不具有这样的功能,也可以把其作为一个数学对象来考量。对于场,四维空间等,皆可以作为数学对象(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等可把握有”广延“等物体”,同样,磨坊只能被看为部分这种“想像力无法用视觉经验来表述的特征“的一部分。
莱布尼茨等支持者可能反驳说:尽管磨坊论证和重力论证等结构一样,但是其直觉依据不仅仅是视觉等,人对物质是否具有重力,和知觉是否是复合对,也有着不同对认识途径——人对其自身对知觉有着无可质疑对权威性。
于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的83节中,其提到:
除了我曾部分指出的寻常灵魂与精神之间的其他差别之外,还有一个差别,即灵魂一般而言只是创造物世界的活的镜子或者映像。而精神则相反,它还是神灵自己的映像或者自然的创造者的映像。精神有能力认识世界大厦的体系并以建筑的实验作品对此一大厦并已建筑的实验作品对此一大厦作某种程度的模仿。
注3:“其他差别”在前文中指灵魂(人)区别于普通单子,动物等拥有的理性思维的能力。
既然人的”精神类似于神灵自己的映像或者自然的创造者的映像“,那么人类是否有着这一种能力,去想像这外一个拥有知觉的实体(在这个论证里是磨坊),并凭考探求其属性?
(我将简称为他心能力)
注4: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使我们了解,是镜像神经元是我们人类(与某些灵长类生物)能够模仿,揣测别的想法。因此,我们想象它心的能力很可能也依靠于镜像神经元,但莱布尼茨的“单子具有知觉”理论和镜像神经元说并不一致,我们在此也仅仅探讨人类创造他心并探讨他心的普遍能力的局限(特别是哲学家是否在正确地运用这些能力),而不考察人类这种能力的生理基础,也不考察人类在成长,受教育过程中这种能力的变化。
我的主张如下:
我(以及哲学家们)拥有创造一个与我相似的他心并作出对他心正确推论的能力,但是我难以通过直觉得到一个与我非常不一致的他心的知识与结果,特别是不能得到关于一个知识远比我丰富,拥有某个领域全部知识的他心的(不妨叫做超级学霸)推论。这就意味着,我不知道掌握了所有关于红色的知识的玛丽是否不接触红色就已体验红色的,也不知道一个掌握了所有超声波知识的人类是怎么感受超声波的,也不知道————在能够如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中,一个真正了解这个机器的人能否发现知觉。因此,人类不具有强的他心能力,也不能在思想实验中误以为自己具有这种强的他心能力。
下面我将说明,为什么莱布尼茨的磨坊论证暗示了这种强的他心能力:在磨坊实验中,莱布尼茨要求我们把一个会思想的机器放大成磨坊的规模,并且走入这个磨坊。作为读者的我们可以想象,将机器放大,即暗示着我们对这个机器结构上(在视觉上)的绝对了解与掌握,如果机器没有放大成磨坊,而是像霍格沃茨用迷雾遮掩麻瓜一样,不为当局者所全部了解,那么我们即无法清楚的了解这机器中是否有知觉了。观察者要要了解这座磨坊到如此的程度,直至每一部分都清楚,才能断定里面能否找到知觉。
Frank Jackson的玛丽黑白屋论证/思想实验规定的更加直接,严格:玛丽掌握了所有关于红色的物理知识,但从出生即住在黑白屋中,一天她走出黑白屋,终于看到了红色的事物,获得了新知识,因此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物理知识。
对此我将试图同时反驳两个论证如下:
1,一个了解所有关于红色的知识的超级学霸很可能不存在,一个展现所有自身的结构的思想机器也很可能不存在。
简单地移植一个对全知者存在的反驳:如果关于A的全部知识就是关于A的全部真理的集合,那么设这个集合为T,那么根据定义,T的幂集也是关于A的真理,学霸也应该掌握T的幂集,而T的幂集基数大于T,由康托定律知,T不是关于A的全部真理的集合。因此不存在关于A的全部作为真理集合的知识。同理,一个磨坊内部的人不可能看清磨坊的所有几何结构。
注:这个论证来自于Patrick Grim, 1988,当然,知识不必是一个集合。
2,如果我们不仅仅把物理知识看作是一些命题与集合的并列,而按照我们日常生活里使用的“知识”来看,那么知识既能有know-that,也能有know-how,如何骑车,如何写论文,如何申请研究经费,都是know-how,而掌握一个领域的所有科学的超级学霸,这个领域能做的事啥都会做。由于没做过的事情不能称作为确信掌握的know-how知识,因此他必须做过know-how的事情,也给自己移植过超声波雷达,也看过红花,也没有证据表示其不能在结构中展示知觉,既然knw-how的展现是个活动,那么我们匆匆一瞥中无法把握其know-how的能力或结构,正如我们无法迅速的得知一个人开车技术know-how究竟如何。如果一个灵魂(如《单子论》所说有着模仿神灵的建筑能力),则其在活动中展现的建筑能力也不能被直觉所把握,若一个人面对一个不会的数学证明,他只能想象出自己最后的Q.E.D.,而无法把握做出数学证明究竟是怎样的过程。
3,综上述所属,即使超级学霸存在,我们都知道超级学霸知道很多,但我们不知道超级学霸不知道什么,也不知道超级学霸在想什么,有可能超级学霸和普通人在基础的物理,心理信念上都完全不一致,那么我们没有理由去信任哲学家拥有强的他心能力。而一切依靠这种强的他心能力的思想实验,都是不可靠的。
文献索引:
莱布尼茨, 《新系统及其说明》 ,陈修斋译,
Grim,Patrick 《Logic and the Limits of Language》 Nous, 22: 341–67, 1988.
Duncan,Stewart 《Leibniz’s Mill Arguments Against Materialism》 Philosophy Quartetly,Volume 62, Issue 247, April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