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在一天中的某些时刻,一个人跌坐在椅子上,开始想接受点碎片化的信息了,ta可以选择报纸,杂志,电视,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

尽管这些信息来源的渠道如此丰富,多元而这些信息本身又令人着迷,但却也经常携带了不少其不想要的副产物:政治报道中意识形态的宣传,财经报道中的虚假的数据和错误的预测,娱乐新闻中窥私的奇欲和体育新闻中失败的沮丧。就算是我们所拥有的较好的介于学术与通俗之间的杂志:例如科学美国人,也不能完全避免冗余信息和虚假信息。更不用谈网络的问答社区和论坛了。

一个最新有人推送的答案才会出现在首页,最新发生的事件才会登上报纸。最有噱头的故事才能吸引我们的目光。或许媒体和网络本性就是追逐热点和眼球。

我想提议的作为代替的,正是一种古老的获取知识的方式————阅读百科全书,尽管童年的我们不少人沉浸于四册的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似乎在成年之后这种娱乐的方式就随着纸飞机飞到了沾满灰尘的旧书堆里了。

当一天乱七八糟的冗余信息的摄入之后,翻开一本百科全书,其精确,稳固,简练,可理解,其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其涉及到的形形色色人生,让读者丰富见识,且保持着一种健全,开阔的现实感:并不是你所关心的才是世界的全部,并不是数据或者故事才是世界的全部,并不是某种“基本理论”才是世界的全部。并不是新鲜的才是世界全部。也并不是你所不理解的才是世界全部(最后一个几近于克苏鲁了)。

我的床头摆着剑桥简明百科全书和花卉圣经,尽管我不经常翻阅,但是每当我这么做的时候,总能(或者总能以为)从某种混杂的思想担子中解脱出来,从互相冲突的观点和智力/道德上的判断中解脱出来,带着好奇的目光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生活的一切,记忆的一切。(可惜,我仍然不懂花,漫步街边,闻到花香时仍然无动于衷。)

相关研究:我记得曾看见心理学研究,认为电视新闻比报纸新闻更让人觉得世界在“分离崩析”,不过却找不到出处了。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926432这个或可做代替。其实这里谈的都是日常经验,并不需要统计上的确认。

偷偷声明:我可以争论说,百科全书带来的正是冷静博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而理论研究带来的是理念热情的柏拉图主义,不过这只是另外一个让人迷惑的类比罢了,只是另外一个判断罢了,因此就不放在正文中了。

 
0
Kudos
 
0
Kudos

Now read this

Calculus 1

Calculus 101: single and mutiple variables Today I’m going to start the study of calculus is the sixth addition of it is written by several writers end is named that single end a multi valuable calculus starting from preface to calculus... Continue →